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西安市委党校李娜: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建设生态西安

  • 发布时间:2021-09-27
  • 来源:西安日报
       近年来,西安以筹办十四运会为契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城市面貌不断发生变化。其中,西安在打造绿色宜居、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为十四运会“端出”了“绿色盛宴”。
  一方面,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大气、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在大气环境治理上,西安致力于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如《西安市蓝天保卫战2021年工作方案》《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等。在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下,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20天,其中优级天数13天,同比改善2%,PM2.5、臭氧以及CO浓度同比不同程度下降,“西安蓝”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在水域治理方面,通过全力落实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系统开展“85316”水系综合治理,西安水量进一步提升,水质进一步好转,“十四五”六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3%,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另一方面,城市增绿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底,西安新增城市绿地2700公顷,新建提升绿地广场口袋公园256个;以灞河、渭河、沣河和秦岭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以水质提升、河道治理、路网连通、城市增绿、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的“三河一山”绿道不仅勾勒出西安的生态骨架,还完美诠释了山水西安的秀美,极大地满足了公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下一步,西安需要继续紧抓十四运会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推进绿色发展,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满足公众的美好生活需求。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帮助公众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生活,将为推动生态西安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应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借十四运会之机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丰富宣传教育模式,构筑与影视、动漫、网络、新媒体相结合的宣教方法,加强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内容的宣传,弘扬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自觉,缩短公众“从心到手”的距离,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助力生态西安建设。
  其次,要培育生态特色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西安建设,不仅需要提升城市的外在颜值,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城市运转结构,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使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发展生态农业。应立足于农村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具有西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依托绿色生态防控技术有效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扩大利润来源,不遗余力地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优美生态环境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另一方面,以循环经济引领生态工业发展。在企业层面,要通过采取先进工艺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推进清洁生产;在工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可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推动资源“内循环”,形成工业共生网络,在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最后,要做好城市规划,引导城市低碳发展。当前,全球变暖形势日益严峻,我国作为碳排放量较多的国家,致力于与各国携手共同应对这一重大问题,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降碳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重点任务之一。可以预见,降碳亦是今后西安市推进生态西安建设、提升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具体落实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原则,无疑对引导和推动城市降碳大有裨益。西安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做好文章:在空间规划上,要引导城市功能分区合理,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并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在产业发展规划上,要积极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在交通规划上,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大力提倡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积极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出行方式。

[网络编辑:刘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