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子”,这个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却蕴含着深刻哲理,用来比喻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这为我们抓工作落实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钉钉子精神深刻体现了抓工作落实的方法论。首要的是把钉子钉准,如果偏离了航向,再好的目标也是空中楼阁,用了再大的力气也是南辕北辙,必须找准方向、抓住七寸、精准发力;关键的是把钉子钉稳,抓落实要善于啃硬骨头,面对工作难题,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像钉钉子一样选择突破口,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重要的是把钉子钉实,要有一抓到底、锲而不舍、善始善终的韧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抓长”和“抓常”上下真功夫、苦功夫,保持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经历八年的接续奋斗,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发生靠的是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各级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以热血践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盯在扶贫一线与群众一起想办法、解难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当前,各地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借鉴好脱贫攻坚经验,稳步实现工作目标,推动发展水平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质量有大飞跃。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钉钉子精神,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首先要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抓工作不能急功近利,规划几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