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中央党校钟开斌: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 发布时间:2023-12-25
  • 来源:光明日报
        韧性安全城市是指城市能够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种重大冲击,从冲击中迅速恢复“机能”、保持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行,并在应对冲击中通过学习创新提升城市安全整体功能的城市范式。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韧性安全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选择。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增强城市整体韧性,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强化全程风险防控。风险防控是实现城市安全治理关口前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转变的基本策略。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必须加强全过程风险防控,实现对各类城市风险的智能感知、精准研判、实时预警和有效管控,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把韧性城市思维贯穿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全过程、各方面,严把安全关、质量关,全面提升城市的空间韧性、设施韧性、管理韧性,夯实韧性安全城市的基础。全面把握城市风险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强度分布和演化态势,形成实时动态的城市安全风险图景,最大限度摸清城市风险底数,确保城市运行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结合城市运行实际进行极限压力测试,查找城市安全治理工作的漏洞并及时予以完善,不断提高城市防风险、迎冲击、抗打压能力。
        提高抗灾设防标准。现代城市的运行越来越依赖于大量基础设施。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必须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投入,适度提高城市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增强防范、抵御、应对重大风险冲击的能力。提升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进一步提升供气、供电、供热、给水、排水、通信、交通等各类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韧性水平,提高极端情景下城市生命线工程平稳安全运行能力。做好保障城市运行重大设施、重要功能规划建设的分布式布局,配全、配好备用系统并建立自发式应急响应启动机制。注重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积极盘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加快建设集隔离、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为一体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健全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和后评价机制,严禁随意变更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基础设施的使用性质。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是维护城市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必须建立权责清晰、反应灵敏、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运转高效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维持城市正常运行。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综合会商研判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的作用,提高对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