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对标先进 彰显特色 努力振兴大西安  解读“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浙江精神

我校任孟娥副教授接受西安日报“理论圆桌”专访

  • 发布时间:2017-04-12
  • 来源: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浙江现象”该如何解读?西安该从“浙江经验”中汲取些什么?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对标先进,寻找差距,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西安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2017327日,西安日报“理论圆桌”特邀我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任孟娥及其他多位专家学者解读“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浙江精神”,任孟娥重点从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经验、西安如何借鉴和建设自己的特色小镇等方面阐发了独到见解。

 

  记者:浙江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经验?

  任孟娥:2015年以来,浙江省创新性地提出“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经创建了79个特色小镇,累计投资1200多亿元,集聚企业3.7万家,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6万余名。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小镇最近几年税收逐年快速增长,2014年税收过亿,2015年达到4亿元,2016年上半年就实现超过6亿元的税收。

  一是产业“特而强”。浙江特色小镇形成“7+1”产业模式,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等历史经典产业。产业选择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符合转型升级要求,同时每个小镇又都想方设法挖掘自己最有基础、最具优势和最富特色的产业,避免同质竞争。

  二是功能“聚而合”。浙江特色小镇有效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叠加。在做强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创新传承历史文化或培育形成独特文化,提升或打造出旅游功能,完善或营造必需的社区功能。每个小镇“融合”了四大功能,最终实现“聚合”的化学反应,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

  三是形态“小而美”。浙江非常重视特色小镇的环境美,规定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更是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在高标准要求下建成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众多小镇不单是产业层次高、人才集聚多,而且景色优美、环境宜人,成为了产城融合的典范。

  四是机制“新而活”。浙江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实施“创建制”,重谋划、重实效,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在政策扶持上,特色小镇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该省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该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记者:浙江特色小镇取得成功,给我们带来什么思考?

  任孟娥:首先,以市场经济理念为引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要做好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其余的都交由企业做。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一开始就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例如,路桥沃尔沃小镇由吉利集团主导建设,龙游红木小镇由浙江年年红家具集团一手创建,西湖云栖小镇由阿里巴巴集团与转塘科技经济园区联手打造,等等。

  同时,改革创新是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根本动力。在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中,从规划理念、运营机制到制度供给等每一个环节,都显示着创新的力量。在每一个小镇,无论是信息经济类高新技术产业小镇,还是历史经典产业小镇,都以内嵌的创新元素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例如龙泉青瓷小镇,通过吸引重量级工艺大师入驻,设立一批创作工作室,开办青瓷学院,培养人才、改善工艺、创新产品,构筑起了青瓷产业的创新高地,使“青瓷文化”迸发出强大的经济潜力。同时,浙江还把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

  记者:建设特色小镇,学习“浙江经验”,西安应该怎么做?

  任孟娥:首先要明确西安特色小镇建设与浙江的条件差异。一是产业基础的差异。浙江素以千年水乡古镇、块状经济强镇闻名。浙江特色小镇要追根溯源,至少有30多年的历史,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工业化开始,“一镇一品”在浙江比比皆是,如,诸暨市就有大唐的袜业、枫桥的衬衫、店口的小五金、山下湖的珍珠等,为打造特色小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浙江块状经济也面临转型的问题。因此,在原有基础上,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建设符合时代特色的经济模式——特色小镇就应运而生。西安与浙江相比,虽没有历史形成的块状经济,但西安潜在的特色经济值得挖掘。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陕汽为代表的汽车、电力电子产业集群、以航空基地、航天基地为依托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都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依托高校集中的人才优势可以打造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梦想小镇;依托秦岭北麓的自然资源优势也可以打造一批生态优美的旅游、养生、现代农业等健康小镇。二是浙江民间资本雄厚。浙江民营企业的贡献可以概括为“6789”:60%税收来自民营企业,70%的GDP来自民营企业,80%的进出口贸易来自民营企业,90%的就业来自民营企业。2016年杭州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86.09亿元,占GDP的59.6%。而西安在2016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02.27亿元,为全市贡献了46%的税收,解决了50%的就业,创造了52%的GDP。西安与浙江民间资本的差距也成为西安经济发展包括特色小镇建设的瓶颈,因此,就不能照搬浙江特色小镇“三年投入50亿”的门槛要求,建议适当降低资金投入门槛。三是浙商文化的影响。浙江人历来秉承功利与仁义并存的实用主义,具有敢想敢干的创业热情、敢为人先的创造激情。他们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立自强,善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做”。正是这种深厚的“创新文化”和“敢为天下先”文化底蕴成为推动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也要善于引导、挖掘,充分发挥陕西企业人的企业家精神。

  其二,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西安特色小镇建设。一是着眼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思维、系统设计、合理布局。要明确特色小镇建设目的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通盘规划,切忌以特色小镇名义进行新一轮的“造城运动”。浙江省把特色小镇一般布局在城乡接合部,如果西安特色小镇再布局在老城区,不要说没有了特色小镇的“神与魂”,就连特色小镇的“名与形”都没有了。二是考虑市情、因地制宜。西安市作为西部后发地区,不可盲目跟风,不以数量为目的,防止同质,以免浪费大量资金打造成未来的废墟。西安可以优先考虑培育既有产业基础、又能引领未来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其次考虑“无中生有”的朝阳产业,再其次考虑扶持传统经典产业,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2017年西安市政府已经提出加快国家级蓝田汤峪温泉小镇建设,以及灞柳小镇等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建设,既有传统经典产业,也有高新技术产业。

  其三,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则,甘心当好配角。“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是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对自己职能的定位。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保障良好开端。特色小镇初创时期,涉及人、财、物、土地的巨大投入的制度设计、基本建设规划和建设资金筹集等,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二是政府简政放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西安市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展的“行政效能革命”就是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主动作为,用心服务,服务效能不断“提档升级”。同时,要求主动当好“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五星级服务”。这场“革命”对特色小镇建设来得很及时。三是减少行政干预,充分让市场来决定选择。在浙江,特色小镇的各个环节设计中严格执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则。已经建成的小镇运营交付给竞标胜出的专业公司,入驻企业选择、企业项目选择、企业启动风险资金引入、企业淘汰机制、法律、会计、知识产权中介等的入驻和退出,也都是运用公开透明的市场原则来完成的。

 

 

 
[网络编辑: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