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方案》提出:未来两年,西安将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历史文化之都”“国际旅游名城”等“三都四城”城市品牌,力争到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0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实现我市“消费贡献度、城市首位度、时尚引领度、业态创新度、经济外向度”五个方面大跨越。这对促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服务消费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是西安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当前,西安已经具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近年来,西安产业、人口加速聚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对西安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趋显著。2021年,西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3.42亿元,比上年增长0.8%,在全国位列第十六位;2022年上半年,西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32元,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消费升级持续推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从消费潜力看,西安人口数量超过1300万,拥有超过260万户的市场主体,极具消费市场潜力。从资源禀赋看,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西安的比较优势,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等历史古迹,已经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西安更是多次成为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之一,已经成为国内具有旅游、娱乐、餐饮等消费特色的城市之一。同时,西安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构建国际交通枢纽,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空港、陆港等平台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截至目前,长安号常态化运行的干线已拓展至17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42条。全球消费资源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商贸、文体、会展等特色产业发展良好,理应承担起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责任。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西安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激发内需动力,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投资、消费、出口。当前对外贸易环境复杂,疫情变化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激发经济增长潜能的重要作用。同时,消费需求促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创新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的良性循环。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不断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培育城市商业发展新动能,尤其是要顺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研发设计、商务咨询、现代物流等高附加值、高利润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新型消费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消费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放眼世界,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本身就是国际知名消费城市,聚集了全球性消费资源,吸引全世界消费者的目光。通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西安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聚集高端消费要素,实现商品购买全球化、服务享受国际化,并借助消费功能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客观来看,巴黎、伦敦这些国际化大都市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成为这些城市成为消费中心的重要支撑。对于千年古都西安来说,具备了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先天优势,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注入市场元素,激活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形成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产业,构筑“文化—产业—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西安成为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得益彰的国际化大都市。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承担着提升城市功能、形成国际性消费市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建区域内多层次的消费体系,以西安为发展极核,同西安都市圈内其他城市共建共享国际消费中心,加强区域内城市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联动,形成以西安为核心、以周边城市为支撑的城市群一体化消费市场。这样,就能通过巨大消费市场的吸引力,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消费创新资源进入并在区域空间内部互相流动,激发区域内企业内生动力,提升区域内产品与服务质量,加大区域内本土品牌培育,将区域内优质商品推向全球。同时,进一步集聚全球性消费资源和国际知名消费品牌,释放区域内的内需潜力,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消费者提供国际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选择,推动西安成为市场高度繁荣和消费活力迸发的商贸中心,并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当然,西安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需要继续努力,尤其是在本土品牌培育和消费活跃度、中高端消费资源的国际化程度、对接全球市场消费便利性等方面还需不断提升。首先,要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营造便利化的市场准入环境,注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消费市场发展环境。其次,建设一批业态丰富、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国际化现代化商圈。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教育、医疗、会展等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打造一批带有西安特色的知名品牌;要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形成消费新场景。最后,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扩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要促进数字文娱类消费多元化发展,支持传统餐饮、零售等行业数字化转型。
[网络编辑:刘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