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西安市委党校李茜:紧抓新一轮节庆热潮 推动文旅繁荣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5-13
  • 来源:西安日报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西安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全市接待游客1402.11万人次,同比增长5.38%,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3.74%;游客总花费114.68亿元,同比增长6.72%,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38.3%。博物馆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21台旅游演艺累计演出823场次,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0%;团队游增势良好,35家规上旅行社总营收同比平均增长38%……西安不仅位列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更是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入境游增速第二,成绩单十分亮眼。
        结合近年来国内文旅消费热点案例可以发现,当前文旅消费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游览、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人们的文旅消费需求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游客更加注重体验感、参与感,能够满足社交需求、情绪释放、自我表达的文旅产品成为关注重点。同时,那些能提供独特体验和有助于个人成长的旅游活动也是一大热点。
        二是事件营销成为“爆火”的关键。近年来,既有选取“有温度”的小切口展开叙事,也有迅速抓住网络热点顺势掀起的文旅小高潮,这要求我们要在满足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方面布局立体式的文旅产品,以各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呼应,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三是年轻人成为文旅消费主力。据马蜂窝出品的《2023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当前“00后”和“90后”占比达到了68%,成为了主导力量。他们呈现出不同于上一代的消费理念,一方面推崇“悦己、兴趣、社交”的消费理念,更讲究性价比,内容和形式同时都要满足;一方面追求个性、自由、沉浸式的旅游方式,选择的理性和消费的冲动同时存在,需求变化越来越快,成为引领旅游消费趋势新动力。
        四是线上平台成为激发出游的重要推手。在决定旅游目的地时,大部分游客会在出行前通过线上平台研究旅游攻略。作为信息来源的“种草”平台,小红书、抖音和大众点评等成为当下最主要的线上渠道,线上旅游内容成为激发游客旅游出行的重要推手。借助线上平台,当下文旅业“网红”正被大量用户自发挖掘并推动。
        总体来看,一句广告语就可以吸引游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一个品牌就可以包打天下一劳永逸也不现实,一个地方的关注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很难做到。需求端的变化瞬息万变,文旅消费者的忠诚度并不局限于某一种产品或者区域,重体验、重内容、重文化、重消费将成为未来文旅市场的关键词。对于供给端来说,只有沿着规律、抓住时机、不断创新才是不变的规则。
        当前,西安文旅市场发展形势喜人,在此基础上,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精准施策,争取内容创造再多一些,形式创新再多一些,精妙创意再多一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打造生产性参与模式,坚持“要素联动+主动引导”,突出“破立并举”。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是西安鲜明的标签,在此基础上,可以强力凸显西安“休闲度假”的特质,让文旅消费者在西安可以体验最地道的中华民俗、最热烈的人间烟火,在市民生活的菜市场、零售店、夜市里充满好奇地感受平凡、朴实却又充满希望的真实生活,调动文、商、旅多因素互动。把生产性参与充分体现到新业态、新空间、新场景的塑造上,让文旅消费者能够成为旅游活动的创造者。价值阐释要给场景赋予“形式主义”,设置各个场景中的“必打卡”“必品尝”“必入手”“必亲测”“必体验”“必发圈”内容,把吃、喝、玩、乐的项目给文旅消费者安排的“清清楚楚”,让游客觉得“好玩”“新奇”“炫酷”。可以在全市各大景点、购物、娱乐、休闲等区域绘制并设置一套“在西安不做就遗憾目录表”的指示牌,和新媒体各大平台联动,用“完成进度表”等提醒消费者不断体验,加强“二次消费”比重,也借此机会改变观光型旅游业态重品牌轻产品的问题,树立西安新的文化旅游形象,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第二,精准呼应正面热点事件,坚持“自家吆喝+联动共赢”,突出“既快又联”。在系统思维指导下,任何城市有新动作都是好事,可以成为“借力”的战略伙伴,可以与哈尔滨、“村超”“村BA”等积极联动,形成合力。例如,哈尔滨做了兵马俑造型冰雕作品,可以积极联动、宣传引流;西安的球迷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可以邀请“村超”“村BA”等团体组织到西安来比赛、演出,同时让我们的华阴老腔、秦腔和侗族大歌、苗族歌舞同台展演,让西安特色的非遗项目、民俗文化和东北、西南地区的传统文化相映生辉,既是延续去年演艺旅游的热度,又能满足文旅消费者体验不同区域风情的需求,实现共赢。
        第三,文物利用顺势而为,坚持“科技创新+人文情怀”,突出“活色生香”。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需要对要素进行分类创作,既展现严肃严谨的中华文明探源,又体现时代性。当前,汉服已经成为西安特色,可以举办“全球华服时装周”,有论坛研究各个朝代的华服到底是什么样的,有直播讨论在古代重大庆典都是怎么着装的,既正本清源,全面系统普及华服知识,又引领时尚,抓住年轻人的喜好,形成二次传播、促进二次消费。诗词也是我们的王牌产品之一,促进中华诗词大会这个品牌节目和盛唐密盒之间的合作,举办线上线下联动的“西安雁塔题名诗词大会”,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相关文创及周边消费群体。加强与综艺、影视剧的合作,把西安目前的“大咖讲师团”“冰蛋”等网红景点导游、讲解员组织起来,与网络直播平台密切互动,用我们最擅长的讲文化、讲故事增强吸引力,带动城市文化元素的转化发展。
        第四,充分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突出“源源不断”。要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参与,发挥市民、游客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评论区出人才”这样的好点子好创意变成城市文旅发展的重要来源。同时,充分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也可以让西安市民、外地游客的朋友圈、抖音、小红书都成为西安文旅宣传的阵地,评论区精彩的建议也能迅速反馈应用到实践中。

[网络编辑:毛龙]